实干笃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楚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坚决贯彻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各项决策部署,强素质、转作风、优服务、抓落实,全州工业平稳增长。

2021年至2024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2025年1至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增速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23.3%,高于全省19.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14.6%,居全省首位。
精准服务 创优发展生态
全州建立专班服务机制,定期研判工业经济,推动项目实施;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企业、问题等清单,确保问题直通直达;实施领导包保县市机制,深入一线服务重点项目。
平台筑基 推动聚链成群
全州形成1个国家级高新区+9个省级园区+2个化工园区的“1+9+2”格局,实现省级产业园县域全覆盖。园区规划面积优化至106.8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95.43万平方米。培育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楚雄硅产业园鸟瞰大景。记者 夏天彧 摄
立足实际 建设特色产业
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构建形成以绿色硅、绿色钛、绿色铜、绿色钒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造、彝医药(制造端)、烟草制品、电力生产和供应为主的楚雄现代化工业体系。绿色硅产业形成单晶硅拉棒、单晶硅切片和电池片产业链;绿色钛产业形成了从钛矿采选到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钛材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基地;绿色钒钛产业,德胜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项目建成,德胜公司成为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在钢铁冶炼过程中实现同步提钒的钢铁企业,填补了楚雄钒产业链空白;绿色铜产业,滇中有色已建成阳极铜冶炼产能20万吨,在建阴极铜产能20万吨,初步形成铜矿开采、铜选冶、铜材加工产业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产业、中(彝)医药产业等均取得显著发展。同时,绿色能源产业和烟草制品业也保持稳定发展。
晶科能源(楚雄)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记者 王洪 摄
“项目为王” 筑牢发展支撑
谋划“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支撑项目738个,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在库项目有效性。动态管理“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大姚机械厂搬迁、云南德胜钒钛生态产业园一期、龙佰禄丰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永仁县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成生产线、云南超能电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性能储能动力电池等项目稳步推进。2025年1至7月,8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能源以外工业项目正常推进率达88.1%。
创新驱动 壮大企业矩阵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梯队化建设为路径,持续引导工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累计培育企业技术中心165个,建成工程研究中心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20年345户增至422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6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1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64户;新增2家“独角兽”企业,实现云南省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
爱尔发楚雄雨生红球藻养殖基地。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
争取资金 “真金白银”助企
2021至2024年争取资金3.82亿元,2025年争取贷款贴息1649.47万元、专项资金4013万元支持工业项目建设和发展。2025年,通过强化银政企对接,促成解决融资超10亿元,推动20个重点项目落地。
数字转型 激活工业新动能
坚持规划先行,印发《楚雄州“互联网+”发展规划》,开展数字化培训及企业帮扶。培育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户、省级认定两化融合企业17户,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园区示范。规上工业企业关键环节数字化应用覆盖率提升。
云南宇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记者 高建波 摄
精准招商 积蓄发展后劲
组建6个重点产业招商组,推行“两图两库三清单”模式。2021年以来,引进龙佰集团、宇泽新能源等重点企业。2025年1至5月,工业领域新签约项目218个,落地率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