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楚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四向发力”助推绿色铜产业原料保供

发布日期:2025-08-11 10:29     点击:[] 次


楚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紧紧围绕大抓产业、主攻工业部署,以企业、项目、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为关键抓手,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积极推进绿色铜产业延链和壮链,着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绿色铜全产业链体系,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在实现路径上发力,推进企业间“区域协同”合作。对州内28家铜矿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进行了有效的协调整合,推动了武定县腾耀矿业、禄丰冷水沟铜矿与滇中有色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滇中有色提供了持续、优质的铜精矿供应,形成了“区域内资源互补、企业间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们还深入中铜、江铜、海亮等龙头企业进行考察招商,通过构建“原生+再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铜产业延链补链,绿色铜产业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从阳极铜初级产品向高纯度阴极铜产品的跨越。

二是从资源循环上发力,点“绿”成“金”,变“废”为宝。在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助力楚雄高新区成功探索并成立了楚雄高新区润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加强废铜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该公司在6月5日完成了首笔35.42吨的交易,在7月22日又完成了第二笔30吨的交易,为推动全州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树立了典范。同时,多次前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推动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再生铜资源循环利用延链补链建设项目。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挖掘“城市矿山”,实现再生铜的循环利用,还通过采用RGV智能转运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行车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冶炼系统和电解系统的清洁生产水平,严格遵循一级能效标准,以科技赋能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1万吨适应再生铜原料的高杂阳极铜电解系统,配套建设110kV外供配电系统,进一步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的深度融合。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

三是从延链补链上发力,探索建立新型“回收模式”。针对再生铜原料回收体系尚不完善的现状,与楚雄高新区携手,共同研究并策划了楚雄高新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分拣中心项目。该项目旨在推进废铜的“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流程,以促进再生铜产业的集约化和高值化发展。项目选定落户于桃园工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为67.46亩,计划总投资额达到1.12亿元,预计年分拣能力约为35万吨。目前,已成功为该项目争取到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扶持资金470万元。待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后,预计将形成楚雄州再生资源区域性回收分拣基地,同时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

四是从服务保障上发力,当好企业“贴心人”。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紧密围绕企业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好“店小二”的角色,主动出击,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将落实网格化服务、产业链链长、“政银企”恳谈等机制,高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积极向上争取,确保2025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目前,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已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预计支持资金达到100万元。

 


下一条:我州两个产业集群进入2025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打印】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