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民营经济增速列全省第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以上
近年来,我州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州的重要举措,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强势推进,政策上注重创新,环境上着力优化,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取得显著成效。
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实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工业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五大攻坚工程”,充分发挥企业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专家服务和项目落地服务“四个团队”作用,全力抓好新企业培育、停产企业复工开工、企业扩销促产及达规达产、质量强企“四项支撑工程”,深入推进政策宣传解读进企业、具体服务进企业、政策兑现进企业“三进企业”活动,为民营企业减负降本,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共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87项、下放87项,取消各类收费项目193项。建立了州、县市项目并联审批制度,简化企业证照办理程序。元谋、永仁、楚雄3个县市及楚雄开发区“一颗印章管审批”取得成效。年初以来,全州每天新增市场主体77户。
从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用地、用电和物流成本,支持企业扩销促产,组建项目协调服务专班、建立企业反映问题交办销号制度,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扫除障碍。认真落实企业“减负”工作,2016年以来,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4亿元,节约铁路运输成本5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国税系统减免税收87315.52万元,地税系统减免税收25644万元;从今年1月1日起,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
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以增加市场主体数量、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激活要素,优化服务,通过创业发展一批、招商引资催生落户一批、指导转型升级一批、借地上市做大一批、帮扶技改做强一批,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今年1至9月,全州新发展市场主体20119户。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融合联动、集聚拉动、质量品牌促动战略,打造了“摩尔农庄”、“盘龙云海”等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培育了“大姚核桃”、“武定壮鸡”、“姚安山药”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拥有驰名商标3件、著名商标115件,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8个、专家工作站38个、企业技术中心96个,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质量强州之路。
通过不懈努力,全州民营经济在推动跨越发展中发挥了“三个提升一个支撑”重要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升。2016年,全州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89.43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州GDP比重达46%,增速名列全省第一,对全州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对就业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升。截至2016年末,全州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50.4万人,同比增长12.68%;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35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民营企业项目占到90%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占到85%以上。到2016年末,全州民营企业累计获取专利400余件;对稳增长、促跨越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2015年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0%左右。2016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7.96亿元,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高云江 陈晓丽 毛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