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5323005688038933-/2020-1103004
- 公开目录: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3日 09:41
- 发文字号:楚工信复〔2020〕8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6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姚安县政协委员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的提案》(第062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此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接到提案后,局领导十分重视提案的回复工作,及时召开党委及行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责成业务科室具体负责调研落实回复工作。
州委、州人民政府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州民营经济发展。
一、外引内培,把培育壮大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同谋划、同部署、同扶持
近年来,我州紧紧围绕中央、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导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楚雄州扩大招商引资10条措施》、《楚雄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民营经济发展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引导、扶持、奖励政策措施,从投资、审批、土地、林地、环保、上市融资、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加强督查,推动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对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做到内商外商一个样,让广大本土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提升本土企业发展信心。
二、精准把握我州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企业发展现状,采用梯度培育的方式,分类制定不同的培育措施
(一)我州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企业发展现状。围绕“五大枢纽” 、“绿色+”、“特色+”、“互联网+”、数字楚雄、农业农村、城镇基础设施、十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等重点领域,构建“2+5+3”产业迭代体系,以打造彝州现代化工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实现集约化、集聚化、特色化快速发展。2019年全州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14.34亿元,同比增长9.6%,占GDP比重 49.1%;全州民营经济上缴税金 19.72亿元,同比下降14.18%(州口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数达17.07万户、占全州市场主体的 97.1%。民营经济在促进全州经济结构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州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
(二)加大实施本土企业培育工程。一是围绕建设产业发展目标,遵循市场导向,完善产业政策,整合优化各类产业园区,发挥聚焦要素作用,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围绕巩固提升中烟草、冶金产业两大支柱产业,突出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新材料与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产业五大重点产业,加快培育石化、现代商贸物流、新兴服务三大产业,增强做大产业龙头,根据不同产业实际分别培育一批5亿元、10亿元、1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按省的部署深入打造“三张牌”。“绿色能源牌”方面,推动“绿色能源+硅、+钛、+铜”和“中国绿色新钛谷”建设。“绿色食品牌”方面,紧盯“抓有机、创品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等关键环节,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推动文化旅游与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楚雄彝风湿地文旅小镇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6条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建设,抓好中国彝医药文化产业园、德仁堂健康幸福小镇等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服务水平,实现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民营企业精准帮扶。实行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由每个州级领导挂钩联系2户以上重点民营企业,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州级领导多次深入所联系的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和精准帮扶专项行动实施,开展企业服务团队、金融服务团队、专家服务团队、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团队“四个服务团队”以及宣传进企业、具体服务进企业、政策兑现进企业“三进企业”活动,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土地林地、税费减免、扩产促销等政策宣传解读,引导企业合法生产、依法经营,指导企业做好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推进企业降本增效。
(四)为企业提供更优的环境做实,着力增强服务企业能力。州委杨书记在调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清”上加“亲”、“亲”而又“清”。领导干部将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但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民营企业家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满腔热情促发展,决不靠旁门左道、搞歪门邪道。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好项目落地、入企服务提质、政务服务提升、项目建设护航、优惠政策保障、人才培养引进“六大工程”,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持续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商事服务、政务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大力保护产权,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解除广大非公企业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让企业家们在楚雄投资更放心、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为实现彝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凝聚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三、采取措施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本土企业家
(一)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工程。我州将认真实施人才培养、招聘等政策,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来楚创新创业,畅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努力把楚雄建设成为人才聚集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人才用武之地。州委已于2019年分步投入5000万元资财资金,重点培养500名各类领军人才,继续推进“8+1”“彝乡英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彝乡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电商创业人才、文化名家、彝乡名匠、名师、名医、名企业家等8类人才,形成各类人才你追我赶、竞相争先的生动局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彝乡企业家”培养情况。州工信局按照《楚雄州2010—2020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彝乡英才”培养工程8个实施办法的通知》(楚办发〔2018〕13号)文件要求,州工信局牵头实施100名“彝乡企业家”培养计划,2018年选拔培养了25名“彝乡企业家”,2019年选拔培养了30名“彝乡企业家”,每人连续三年给予1万元的生活补贴。立足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实际,围绕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积极开展人才工作。结合我州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实际,以提高广大中小企业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和推动企业创新的能力为重点,坚持以产业发展政策引领和促进企业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扎实推进招才引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开发扶持、创新创业平台、人才工作创新、人才环境优化等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注重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共组织培训15期1182人次:组织工信系统干部及规模以上企业高管到北京大学进行楚雄州工业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1期50人;组织安全法规培训1期80人;组织“6.27中小微企业日”暨第二届云南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楚雄州分会场宣传活动1期48人;组织“送政策进民企”宣讲活动1期60人;组织2019年彝乡企业家上市培训班1期160人;组织云南省万企“上云上平台”启动仪式楚雄州分会场宣传活动1次45人;组织楚雄州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启动会1次80人;组织在武汉大学举办楚雄州“彝乡企业家”培育上市(现代金融)专题培训班1期90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期42人;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1期124人;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1期243人;组织支部书记轮训3次80人;组织“彝乡企业家”企业形象策划、企业信息宣传培训班1期80人。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企业高管人员践行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促进地方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州工信局作为民营经济服务部门,将秉承部门工作职责,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努力协调各方力量,尽力为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作出最大努力。下步,我们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结合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的提案》,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合力推进产业发展。
感谢你们对楚雄州本土企业及产业发展的关注,对你们在提案中提到的3条很好的实施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吸收采纳。最后,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对此项工作的关心关注,及时向我局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楚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10月22日
联系人及电话:谭俊杰 0878—313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