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5323005688038933-/2019-0417101
- 公开目录: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5日 13:01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52号提案的答复
王清华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县市骨干工业企业培育和引进的提案》已交我委办理,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州在培育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中存在的不足,并强调了重点工业企业在解决财政收入,发展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如何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抓好重点企业培育很有启发和帮助。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工业发展是工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坚持培强做大现有企业和引进大企业集团两手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为做大做强企业创造了条件。
一、强化培育扶持,促进企业优生快长
为推动企业优生快生、发育成长,省、州、县市财政加大投入,支持企业达规达限,对当年投产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首次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由省财政给予15万元的奖励,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给予20万元的奖励;对新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州财政给予10万元的奖励,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给予15万元的奖励。各县市为支持企业发展,也加大了对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安排资金支持企业增强做大。同时,我州还认真抓好成长型企业培育工作,重点打造10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引导其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集中政策资源重点培育5户民营“小巨人”,并力争将其打造为行业标杆。到目前为止,我州进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户数已达132户,民营“小巨人”达到了5户。
二、狠抓工业招商,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龙头
自2012年以来,我州就把强化工业招商,引进大企业集团作为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围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冶金、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制造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以区域、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开展招商工作。州委、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团广东、上海、江西、重庆、陕西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参与重大项目的洽谈引进工作。同时,我委成立了对外经济合作科,加强了工业招商引资工作。为有序推进工业招商,我委每年至少策划包装50个以上的工业项目向外推介。为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州人民政府成立了工业重点项目专班领导小组,并在我委设立了办公室,专门为重点工业项目的落地、推进协调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委又征集51个工业招商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楚雄州工业招商重点项目推介》手册,并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分别到贵州老干妈、江西豪安能源和成都重汽王牌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考察、招商和洽谈。通过不懈努力,昆钢集团、云冶集团的钛产业项目、新材料产业项目、西安隆基晶硅片项目、四川和禾药业药品生产项目落户我州,其中,昆钢钛材项目、云冶的高钛渣、钛白粉、海锦钛项目、塑木项目,西安隆基硅材料项目已建成投产,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我州新龙头企业。
三、强化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近年来,为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我州开展了以“三进企业”为重点的精准帮扶行动,为企业解忧,助企业发展:
一是实行了州级领导挂钩帮扶重点民营企业(项目)制度。由36名州级领导分别挂钩联系74户重点民营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围绕“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目标,不断在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和协同化方面着力。全面建成了州、10、乡镇、村(社区)和村民小组五级政务(为民)服务平台。10县市、州直涉及行政许可的24个部门围绕“审批事项、办理环节和申报材料减少1/3以上”的目标,科学编制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围绕“事项进驻到位、领导授权到位”,“一个窗口对外”原则,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后,成建制整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目前,州级32家进驻部门已有35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州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并做到受理机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六公开”,全部实行清单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各服务窗口对所需手续和流程相对简单的事项做到“立即办、一次办”,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同时,楚雄市、元谋县、永仁县、楚雄开发区4个县市区全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通过流程再造、创新机制、优化服务。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企业服务团队活动。我委于2月6日组织开展企业服务团队“三进企业”活动和安全生产“六项行动”工作落实情况督查检查。2月28日,又下发了《关于开展项目核查、工作考核督查及综合帮扶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六个企业服务团队,结合委领导包保县市工作制度的落实,于3月5日至20日由委领导带队,深入10县市、开发区对有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并对省政府22条、州政府31条稳增长政策措施进行了宣传。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给予了帮助指导,并向有关部门、政府进行了沟通协调。
四、落实降本增效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用地成本。国土部门强化工业用地供应,落实产业用地政策,探索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的供应方式,确实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同时,从2018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了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强化了园区园区土地保障。
二是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州县市工信部门协同供电部门,及时宣传国家供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双边协商、集中竞价等方式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自主申报或委托售电公司代理购电。鼓励售电公司以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帮助小企业、园区分散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鼓励110千伏以下的中小用电企业,特别是新材料企业以直接参与或者通过委托售电公司等多种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并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三是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省扩销促产铁路运输专项资金。今年以来,我委分管领导3次率有关科室人员到省工信委对接,现已上报5户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扶持。同时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量价互保”,为我州14户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50万元。
四是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以来,我州认真对照《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全国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云南省定价目录》等,对取消和停收4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7项免征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1项小微企业免征政府性基金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全面检查清理,没有发现目录清单之外和超越收费项目及自设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没有发现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和越权自定收费标准的现象,取消的收费项目,每年降费金额达1734.62万元。同时,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税收减免的政策措施,降低了企业成本。
四、实施扩销促产政策,催促企业做大做强
为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州对规模以上企业采取了扩销促产的政策措施,具体为:对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增长额超过1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按照销售收入增长部分的2‰给予扩销促产补助,单户企业补助不超过50万元。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按照销售收入增长部分的3‰给予扩销促产补助,单户企业补助不超过60万元。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类展洽会,每户给予2万元的补助;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展洽会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补助。
同时,要求政府在采购所需产品(服务)时,在同质同价条件下原则上优先采购本地产品(服务)。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依法发布应当公开的政府采购交易信息。做到了交易信息全面公开,不留死角。仅1季度就在“云南省政府采购网”、“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楚雄州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共发布政府采购交易信息420条,有效促进了政府采购交易公平、公正、公开。
五、狠抓提升改造,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州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力度,2015、2016、2017年分别重点推进实施了40个、55个、61个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一批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如云南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阳极炉、余热发电、渣复选填平补缺项目,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三期技改项目,企业发展能力都得了显著提升。2017年,云南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产值比上年增长了18.6%,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产值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有力支撑了全州工业发展。在紧抓技术改造的同时,我州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精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对省认定民营企业技术中心每户奖补50万元;对州认定的15户民营企业技术中心每户奖补10万元。截至2017年底,我州已有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21户,州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8户。通过组织企业开展省、州技术中心认定,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要素的增长,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六、抓好企业发展规划,为做强做大企业提供指导
为做好企业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市场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我州在“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专门对培强壮大企业进行了安排,规划强调:要以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在细分行业领域做强做优,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质量品牌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发展迅速、产业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0年,培育成功“行业小巨人”10-15户;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不少于30户。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开拓新产业、加强与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等措施,整合各类发展要素,加大政策、资源、资金支持等扶持力度,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在冶金、新材料与绿色能源、石化、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等行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百亿元的大中型企业。到2020年,努力培育形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5户销售收入过百亿元,20户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
通过上述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州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全州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已达到332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比上年增加13户。其中,产值5亿元、10亿元以上企业分别比上年增加19户和1户。2017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到了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93.9%。
在下步工作中,我委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培育工作力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协调、指导、帮扶,努力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衷心感谢你对我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对以上回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玉强 电话:3389311